无限小说网

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
第52章 大观庚寅

大观四年庚寅十月,岭南平素无雪。大观庚寅,岁忽有之。寒气太盛,莫能胜也。太湖结冰,京师开封苦寒,守城士卒噤战不能执兵器。

吴王薨,天地素裹而送之。

却不为一人之死,而是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
自此,团花锦族的大宋便失去了励精图治心力。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加惨烈的朝堂权利的纷争。

天地异状,使那京城的官家于那崇文殿上圈定来年纪元,曰“政和”。

然,百姓只知寒暑冷暖,且能行采薪烧炭之事,而朝堂之上众臣工却也不知那“履霜冰至”而不为。

却在那吕维所众高压之下无不惴惴而栗,且为自保却纷争不断,死咬胶着。却不似往日那般的口舌,倒是个寂寂无为,做的一个静观时变。

一个时代的来临,且无论好坏,却也是前人铺垫而为之,惯性使然,而非自这节点为始也,亦非一人之力可力挽狂澜。且也不是写一笔好字,取一个好名而能为之。

大庆殿前,机巧繁杂的水运钟阁,枢机相合其声咂咂。

九曜的华光,漫洒于那水运钟那枢机之间,饶是铜黄银白,斑斑点点,如同虚幻一般。

鸣钟三响,其声悠长。惊却了鸟雀寒鸦四散,残雪簌簌。却不扰那大殿之上,勾当皇城司——吕维,一家之言之慷慨激昂。

群臣寂静,让那大殿之上除去那吕维之声,且也是个丢针可闻。倒是怕了那大殿外被那水运钟鸣响震下来的残雪砸破了乌纱。

“政和”,以期“政通人和”之意。然,这“政通人和”却未开始,便已是个事与愿违。

暖阁中,

虽是点了炭盆,童贯裹了官家新赏下的冬衣,却仍抵不过彻骨的寒意,只得抄了手,烫了酒与那黄主司对饮了驱寒。

与往年皮草不同,今年冬衣赏下便是锦缎的皮毛,整张墨狐做就的皮领,封毛寸余。蜀锦的面子,经线起的暗花。

料子虽是贵重了些,却未按童贯的品级服色赏下。

那黄主司因那官家赏下时并未多说,只言让他送去。往年的冬衣便是那童贯自己来领,且御前谢恩。

今年却是特殊,且是未按行制。

黄门公心下打鼓,若那童贯问起便不知如何答他。那童贯见了那墨狐的大氅倒是眼前一亮,赶紧躬身接了,谢了恩赏。且不用手下伺候,便自顾的穿在身上。那沾沾自喜之态,倒是堵了那黄门公一肚子的说辞。

按制,上“授冬衣”与四品以上的文武便是要行旨言明封赏,受赏官员拿了圣旨去新衣局领取,择日上表谢恩。

二品以上官员需官家殿上亲授,谢了恩赏,也得等到隔日才能上身。

这童贯倒好,拿了便穿并无多言。且是让那黄门公见了饶是一个满脸的怪哉。

心下道:如此也好,倒是省了自己一番口舌也。

见那童贯穿上了官家赏的狐裘,且是一个左看右看,上下的比量,又捏了这里,握了那里,爱惜的不行。

这一副狗得屎的样子,饶是让那黄门公看了一个怪异,且不晓得这童贯要从这冬衣里找出个什么来去。

然,他却有所不知,这墨狐大氅倒是颇有些个来历。

童贯也无寒暄,便吩咐暖阁杯酒,拉那黄主司同饮。

说起黄门公与童贯同属李宪门下,倒是有个师兄弟的关系。只是那童贯却是自端王府便是跟在那官家身边,黄门公却有哲宗廷掖经历。

两下倒是常碰面,却无交谈之暇。

如今朝堂纷乱,却和旧时不同,只为那吕维一人。即便是人独如章惇那般的狠人,亦是有苏轼、曾布。然这吕维却是个不然。倒是压的一个朝堂无人置声!

如此,且是让这三朝经历,见多识广的黄门公,有些看不大个明白。

不过,不是他不明白,章惇者虽是个人独心狠,却也不曾罗织了罪名阴损了害人。

此番,奉旨授衣倒是一个机会,却是有些话与那童贯说来。见那童贯如此的热情,便做了一个勉为其难的面目来,退了左右进了那童贯的暖阁。

那黄主司端了酒饮罢道:

“日前……”说罢,便听了一下,手指了一下上面,问道:

“却是如何?”

童贯听了,捧了酒暖手,眼神却直直的看着那炭炉,心下思忖了这“如何”的话来,却也知道那黄门公所问何事,片刻,才口中道:

“宋家父子且是保不住了。”

黄门公听罢一惊,凝眉心道:想这宋正平何等的人物,且是抵不过这小小的皇城司勾当?心下盘算便自斟了一杯饮了,俄顷,却心有不甘,又问:

“可有旨意?”

此话问得那童贯倒是一个惊愕表情与他。然却也只是个一瞬,便自顾一口饮尽了杯中酒,暖了一会,心平气和的道:

“怎的会有旨意与他?”

这声“他”饶是让那黄门公听了更是诧异。这个“他”且不是说那宋家。心道:这个童贯口中的“他”,无旨无意的,怎能是个肆无忌惮?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麽?而,这童贯如何断这宋家父子无救也?

一句话,信息量过大,饶是让那黄门公心下糊涂,口中便又问:

“怎解?”

童贯伸手端了空杯与那黄门公,那黄门公省事。便赶紧提了银壶倒酒与他。

童贯接了酒,道:

“日前面圣,你也在旁支应,且不知官家心思?”

一句话反问来,却是让那黄门公回心下一阵的迷糊。回想了当日情景,却也依旧是个心下暗自摇头。想,就他这可爱的脑子怕是想不通了。于是乎,再拱手央告那童贯:

“还请道夫提点则个?”

童贯见他拱手也不还礼,只是捧了酒杯暖手,目中直直,口中喃喃道:

“且只为一句‘途说’?”

黄门公听了更是一个懵懂。这“途说”倒是听那官家说过。彼时,只道是官家一个随口说来,当时也不曾经了心去。现在想了去,倒是一番深奥在其中。想罢,便随口念道:

“途说……何意来哉?”

童贯见他如此,翻眼看了他,面露鄙夷之色,自鼻中哼出一口气来,道:

“途说,便是不想让我知那供状之人……”

那黄门公却一个惊异的表情与那童贯,心道:且说“供状之人”,你这个“之”的打击面且是太广泛了,这涵盖!

究竟是说的拿供状的人,还是写供状的人,或者是供状上的人?这区别可是大了去了。

且在懵懂,然又见那童贯正色道:

“可断,此事与我干系难逃,而我亦断不可问也……”

那童贯说至此,且放了空酒杯,起身且思且道:

“只说与宋家有厚,而他人无问。吾亦言表近内皆有,却只问你,而无斥责之意……如此,便是明朗……”言至此停步,望了那黄门公,平静了道:

“此断,宋家难保也。”

此话自那童贯口中说出,且是一个隐晦,却听得那黄门公恍然大悟,虽无波澜,却也是个胆战心惊。

为何?

同是一个“途说”,这自家与这童贯且是一个相见迥然。却又仅凭这一句话,那童贯便分析出这些多个。而自家却一味的认为这“途说”便是路人之语,不值一哂。

此时,听了那童贯言语,且是一个骇然。饶是不防,两字之中竟然是那么多的弯弯绕绕?

听罢,且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来。由此可见,那童贯能走到现在亦非浪得虚名,全凭了圣宠尔。

这通晓官家这心思,于此事,也是一个可见一斑。

难怪彼时师父曾有言断两人前程,只两字“听话”。

自家这“听话”便是听了主家的吩咐行事,字字不带偏差。这叫听话。而观这童贯,倒是个不然,且是听那话中有话,深读了主家的意思便宜行事也!此为听得懂话。

且暗自叹道:说这童贯虽比他年少,然这心机上却不可同日而语尔。

心内又将童贯的话反复盘算了几遍,却又心下不甘,便提了银壶给那童贯斟满,口中道:

“那便是了,咱们随份且过则个。”

黄门公这句“随份且过”是让那童贯侧目,却也听得那黄门公话中有话。且笑了一下,便一口将杯中酒饮尽,叹了口气道:

“哪有得随份且过也!”

说罢,自那袖筒里掏出一物,放置在矮几之上,遂以手推之。

黄门公见那物便是锦囊一个,便伸手去拿。却见那童贯却按了那锦囊不松手,心下便是奇怪,便问道:

“此为何物?”

童贯抬眼看了这眼前皮笑肉不笑的师兄,口中道:

“公自度之?”说罢,且又凑了笑脸去,轻声道:

“此物,倒是姓吕?还是姓宋?”

意思就是你猜?

这打的是哪里的哑谜?拿出来一个东西让我猜?还姓吕还是姓宋?你怎么不说此物跟了你家的姓?

然,这一念一闪,且是心下一个惊觉。但凡这让人猜的东西,断不是什么好物来!

这话里有话“姓吕,还是姓宋”,又是让他一愣。

且慌忙收回手,面上故作了轻松,揉了手,口中埋怨了那童贯,道:

“诶?道夫且是不厚道也,却也打这马虎眼与我。”

童贯听得那黄门公的抱怨却是一个面无表情,遂,挑眉缓缓道:

“此物且是由你送来,怎的干开牙,说我个不厚道?”

说罢,那手自那锦囊上拿开,抚那冬衣上的封毛,随后以手掸之。

矮几上的锦囊便脱了两人之手,此时孤零零的放在桌上,显得如此的突兀。

两人无话,只听得炭盆上的银壶内酒沸,咕咕嘟嘟的顶得那银壶圆盖叮当作响。

这事难办了,官家让这黄门公来童府赏下冬衣,却未言里面还藏了一个锦囊。

然,听那童贯言语,此物倒是和吕维、宋家有些个大关联。

彼时宋家获罪之时,自家也曾御前表露那宋家无辜。亦曾有言不善那吕维。

若是此物真真的如那童贯“姓吕,还是姓宋”之言,此时这锦囊内无论何物,却是与他有些尴尬。倒是心下盘算了,官家于此事上究竟是何意?

童贯见黄门公此时如此这般便秘的表情,却笑出个声来,道:

“少时,师父道你稳重,此时却是有些心慌了也?”

黄门公闻言心下又是一紧。刚想开口问来,那手还未供起,却被那童贯伸手按了,望了他摆手道:

“多言无益也,主家只命你赏我冬衣,衣中无论是何物便与你无关……”

那意思再明确不过了,就你这脑子,送到我这,你这差事也就到头了。

那黄门公也是听不出这弦外之音,便长舒了一口气,放下个心来。

却又听那童贯道:

“此番让你来,便是你在此事上有些个偏私,要那宋家感恩于你。”

那黄门公听罢惊喜,接问道:

“官家可有悔意?”

童贯听了这话且是个瞠目,遂又看那黄门公,如视异端。口中惊讶道:

“此乃屁话,只得与我说罢。殊不知,雷霆雨露皆为天恩。让你送了,便是借你手施恩与那宋家。”

黄门公听了此话,且是顿感宋家有救,且近了身与那童贯。且刚想说来,却又被那童贯看透了心思,且以手推了他道:

“然,只是有恩……”

黄门公听着这话,心下便又是个糊涂。怎的就是个“只是”?

却又听童贯道:

“于事……”说罢,便是个摇头。

意思就是,这话,该说不该说的,我也说了。这事,该干不该干的,我也干了。但是,成不成的,那也得看官家的脸色。

此等状况且在这黄门公意料之中。听了那童贯的话来亦是个点头。然,又想了,不对,听那童贯所言,既然是有恩,那此事与那宋正平倒是个无碍也。要不然也不会说是个“有恩”,事情办不成,这宋正平便是一个不善。既然是不善,有“恩”又能如何?让他追到阎王殿去问那宋正平要来?

然,刚刚那童贯亦有“宋家父子”不保之断言。这两下倒是让那黄门公更是奇怪。

这话说的饶是一个弯弯绕绕的让人费解。便问道:

“何解?”

“宋正平所居何职差?”

“御太医也?”

听得那黄门公之语,那童贯眼神却又视之为天人也。便问道:

“公为廷掖主司积年,操劳过重,想是将这内起居郎中给忘了吧?”

经这童贯提醒,那黄门公顿时恍然大悟,才想起那宋正平还有这档子差事。

这内起居郎中是何职务?

宋制,这起居官分作起居舍人,隶属中书省门下,负责官家殿上言行记录。

这内起居郎中便是负责记录官家用膳、用药等等的身体健康档案,分属太医局。

官位倒是不大,然非近内而不可为。

因为这个职位太重要了,主事掌管皇帝膳食、用药、饮水等要务。那黄门公想罢,倒是一惊,且有听那童贯一句话,又重重的砸来:

“风闻,有太史局郎中程远与某家一同涉案,可有此事?”

黄门公听了点头称是。见那童贯笑,倒是个不解,却又听那童贯问来:

“可觉宋、程二人,可有共同之处?”

黄门公听罢且是一愣,倒是怨了童贯明知故问了。

便随口道:

“有何共同?一个司上,一个司天。”

此话且是糟了那童贯一个冷眼看来,口中轻声,却是一字一字的道来:

“均为世袭!”